急诊医师值班日志事后才悄然明
事后才悄然明白的肺水肿
冬日一个很平凡的上午,大约10点余,刚查好房,神经外科有一患者手术后第四天,出现呼吸衰竭,在吸氧情况下,皮氧饱和度很低,需要急会诊。一听可能又是比较麻烦的事,因为脑内大手术后四天出现呼吸衰竭,是要命的事,赶紧放下手上还没有干完的活,急匆匆赶往神经外科病房。这时,看到其它相关科室的医师也陆续到了。
首先听了主管医生的介绍。患者,男性,56岁,头昏1月余,外院头颅磁共振检查发现脑的左侧顶后部有一肿块,左侧颞叶还有陈旧性脑软化灶,双侧脑室旁、左侧额叶多发缺血灶。因为病情比较复杂,脑内肿瘤又有中风,手术风险很大,所以转来我院。入院诊断:1.左顶枕部脑肿瘤2.双侧颈内动脉狭窄、右锁骨下动脉斑块3.高血压病4.脑梗死个人史。
经过手术前准备,于一个特殊的日子(光棍节)日开颅肿瘤切除术+术中腰大池引流,手术顺利,大家都比较开心。
手术后第四天中午发现患者的皮肤氧饱度下降,最低91%,伴有乏力、嗜睡表现,对于一个颅脑内手术后的患者,虽然脑内还有很多其它问题,例脑梗塞等,但手术前检查,肺部没有什么大问题,肺功能是好的,为什么会好端端的突然出现呼吸衰竭,感到问题比较严重,只有尽快找到原因,才能转危为安,患者没有通气和换气障碍问题,首先得考虑引起低氧血症的第三大原因通气血流比障碍,自然要排除肺栓塞。
因为颅脑大手术后三个月内是禁止用抗凝或溶栓的药物,而肺栓塞需要抗凝或溶栓的药物,治疗上又出现了止血与抗凝无解的死结(一种疾病要防止出血,另一种疾病要活血抗凝治疗,而且两种疾病都有可能是致命的)医院住院总学习讨论会上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急诊医师值班日志》期)也是因为颅内手术后没有几天,由于并发肺栓塞,结果死亡,教训深刻。
肺动脉CTA提示肺动脉未见明显异常,两肺渗出性改变,提示肺水肿,伴双侧胸腔积液;头颅CT复查提示左颅内术后改变,双侧额颞部硬膜下积液可能。复查的结果没有肺栓塞和颅内出血等,主管医生就放心多了,给患者用了甲强龙和速尿治疗,处理后患者皮肤氧饱和度曾一度好转,但到了第二天上午患者体位变动后再次出现皮肤氧饱和度下降。当时吸氧下,血气分析氧分压在血气分析PaOmmHg(FiO)。
了解基本情况后,随后到患者床边查看,患者半卧位,面罩6升/分吸氧,呼吸稍急促,床旁监护提示血压/57mmHg,心率62次/分,皮氧饱和度(SPO2)94%,体格检查提示双上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呼吸减低,可闻及细湿罗音,心律齐,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与患者交流时,患者精神状态较差,始终闭着眼,摇头不愿言语,家属告诉我们出现这种情况有二天了,查看一些相关实验室检查,虽然有点异常(D-二聚体ng/ml,ProBNPpg/ml,Hb98g/L),但还在可控范围内,心电图检查Q—T间期延长,很难解释低氧血症的原因,经过认真讨论认为患者皮肤氧饱和度低,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吸氧浓度),小于,有呼吸衰竭或外呼吸衰竭;患者虽为术后,卧床时间长,容易发现肺栓塞,但患者D二聚体较术前无明显增高,肺动脉CT血管造影未见异常,肺栓塞不支持。而CT提示两肺渗出,双侧对称性胸腔积液,反映心衰的BNP只有轻度增高(ProBNPpg/ml),虽然不太支持心衰引起的肺水肿,由于一时又找不到其它原因,只得先考虑心功能不全、心源性肺水肿可能性为大,因此建议主管医生加强利尿,控制输液量。
但这个患者,以往又没什么高血压或心脏疾病史,也没有心功能不全的基础,虽然诊断了心功能不全,但是总感到有点欠缺,心里很不安。
几天后,这种“挂念”一直在,为了一问究竟,从电脑中查看了患者近况及后续的变化。让我非常惊讶的是,就在那天会诊后一小时,患者出现昏迷,伴双侧瞳孔不等大,再次复查头颅CT,提示中线疝,左顶叶脑水肿,脑外科紧急手术,再回想整个病程和患者家属的提示,这时我想起《急诊医师值班日志》27诡异的胸闷气促(二)中的病例,突然明白了肺水肿是怎么会事,继续查看发现,第二次手术后再次复查胸部CT,患者两肺渗出情况明显好转,原来又是神经源性肺水肿在作怪!患者当时心电图Q-T间期延长表现也在暗示我们有颅内高压的可能。
一位颅内手术后第四天的患者,出现嗜睡乏力(早期脑功能损害)、肺水肿和低氧血症,心电图同时出Q-T间期延长(提示颅内高压),应该想到是神经源性肺水肿,一小时后出现脑疝,第二次手术(颅骨去骨瓣减压术)后,肺水肿迅速好转,也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这是我个人的体会,希望批评指正。
一、当一种疾病诊断似是而非时,正是不断的追问,不断深入思考,是一位临床医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哲科观。
二、面对一位有脑功能损害同时出现肺水肿的病例,一定要除外脑水肿引起的神经源性肺水肿,这时如果同时出现窦性心动过慢和Q-T间期延长,更应考虑有脑内水肿可能。就本例病例来说,如果能更早想到是神经源性肺水肿,经过积极干预,能不能免去第二次手术,这是我们要改进的。
《急诊医师值班日志》27诡异的胸闷气促(二)
看了《“诡异”的胸闷气促》(一)后,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悬。下面这例同样是胸闷气促,更悬。如果按常规思维去处理,可能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那是四年前春天的一个上午,宁波某县(市)医院急诊科来了一位突发胸闷气促的男性患者。患者四十出头,平素体健,早上准备出门上班时,突然出现胸闷气促,无法平卧。医院后,胸闷气促的症状更加明显,同时剧烈咳嗽,不时有粉红色泡沫样痰咳出。这阵势,可把家属吓坏了,医生更是丝毫不敢怠慢,立即给予吸氧,接上心电、血压及皮氧等监护设备。体检:心率快、血压偏高、缺氧明显(皮氧90%左右),听诊两肺满布湿罗音,部分有大气道痰鸣音,其它检查例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对于这样一位患者,任何首诊医师都会首先考虑急性心力衰竭可能。马上给予降血压、利尿及扩血管等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同时安排急诊胸部X光平片、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等一系列检查。
诊断治疗才刚开始,医院的几位领导。急诊医生这才知道,眼前这位患者是当地颇具影响的规划局局长。随后,当地不少政府机关的领导也陆续到场,大家都非常关心患者病情。院方安排了本院心内科等专家会诊,为慎重起见,院方又请了宁波市的专家会诊。各方会诊结果一致,专家们认为,患者胸部X片表现为二肺水肿,心肌酶谱有明显升高,结合起病急、胸闷气促、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及体检结果,符合急性心力衰竭的所有要素。鉴于该患者平素体格健康,发病前也无感冒发热情况,考虑为急性或突发性心肌炎所致。
诊断明确,治疗方案也清晰,那么,就是时间问题了。
说来也凑巧。那天被请的专家里,有两位因其它事情耽搁,没有赶上当时的会诊,晚到了。一位是该院ICU的孙主任,一位是我。我与孙主任碰面后,重新询问了病史,详细进行了体格检查并阅读了所有的检查结果,诊断倒也不认为有什么问题,患者的起病方式、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确实均指向该诊断。可我总感觉缺少些什么。我想起我的大学老师钱元诚教授曾在课堂上强调过,诊断心肌炎必须有炎症的证据,也就是说至少发病前有个炎症过程,或病前有发热感冒等病毒感染表现,实验室有血沉加快等炎症佐证依据。但从这位患者身上,无上述证据的任何线索。
经过慎重考虑,孙主任提出要做一个头颅CT,我表示同意。说实话,当时患者没有任何神经系统表现,做头颅CT的想法,我底气也不是很足,可感觉还是要查一下。
检查结果令所有人大吃一惊,CT发现蛛网膜下腔有大量出血(脑出血的一种),是脑血管瘤破裂所致。紧急在患者脑血管内放置白金支架(一种治疗脑血管瘤破裂出血器材,白金做的)。很快,患者完全康复出院。
这么“诡异”的胸闷气促的病例,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就把这些问题留给读者您了吧!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几乎都有头痛、呕吐表现,神经系统检查有颈项抵抗(也就是说头不能向颈部弯曲),该患者为什么没有?如果缺乏这些表现,作为医生,您会不会考虑到做CT?如果做了,没有异常发现,是不是属过度检查?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二、一位胸闷气促急性起病的患者,您会想到有脑血管疾病可能吗?除此之外,还需要排除其它什么疾病呢?
三、急性心肌炎的诊断还需要注意哪些?
购《急诊医师值班日志》书请点以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nanjiarun.com/yiyaobao/7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