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具遗体,12吨排泄物人类的最后
年5月29日,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登上海拔.43米的珠穆朗玛峰,宣告尘封的神秘就此终结。
此后,源源不断的登山者怀揣着征服自然的梦想踏上这片土地。
年5月24日,尼泊尔,普巴-腾京第10次成功登顶珠峰破纪录/视觉中国
但你也许不知道的是,随着游客的增加,这片白色净土已经满目疮痍,成了世界最高的“垃圾场”。
为了保卫珠峰,有一群人,在以生命为代价挽回局面。
他们的生死之旅被拍成纪录片《珠峰清道夫》,豆瓣评分高达9.0。
他们清掉的垃圾,其实也是人们心里该被清掉的……
1
珠峰数十年如一日的美,有壮丽,也有冷峻。
但无论十年、百年过去,纯净,总是它不变的代名词。
年5月5日,中国西藏自治区,从珠峰大本营观看夕阳下的珠穆朗玛峰/视觉中国
年10月20日拍摄于尼泊尔珠峰大本营/视觉中国
年6月25日,西藏,珠峰大本营,日出风光/视觉中国
一切因人类变得不同。
春末夏初以及九十月份是攀登珠峰最适宜的时间,登山者大多选择便于攀登的南坡向珠峰进发。
一部分游客由于高原反应、体力透支、雪崩、冻伤等各种原因,在登山途中丧生,变成难以腐化的上百具遗体。
“米后,尸体越来越多。”
一个名为“绿靴子”的遇难者遗体,已成为登山者的路标
冻僵腐烂的遇难者遗体
虽然如此,每年还是有7到10万的游客蜂拥而至。
他们也带来了帐篷、氧气瓶、塑料袋、睡袋等随处可见的垃圾,取暖用的燃料、食物,多达12吨的排泄物,也被游客们留在山上。
珠峰常年低温,垃圾很难分解。
珠穆朗玛峰每年的冰雪融水养育了超过十亿的亚洲人,被称为“亚洲水塔”。一些污染物就随着冰雪融水从源头流向下游河水。
为了守护这片土地,纳姆加尔和查克拉发起了一场清理珠峰的运动。
他们召集20名夏尔巴人登上珠峰清理垃圾和遗体,同时还有12名夏尔巴人组成后援队。
少有人愿意资助这样的活动,但纳姆加尔还是在坚持。
“来做这件事的人,都对珠峰心存敬仰。她是我们的女神,也是世界的母亲,我们必须尊重珠峰。”
夏尔巴是一个尼泊尔的高山本土部落,他们是天生的攀登者,经常给国外攀登者当向导或背夫,一次可以背磅的物品上山。因此,搬运也成了夏尔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他们很清楚,意外和死亡随时都可能发生,但仍做着这项“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
保证水源的清洁,让人们免受疾病。
在丈夫纳姆加尔出发前,妻子为他戴上哈达和佛珠。
这些都是保佑他登山成功、平安归来的吉祥物。
当问到怎么看丈夫这次的探险活动时,妻子说:
“我非常欣赏,因为他正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非常开心。”
但在意义之外,他们要去的是海拔米以上至珠峰,这段被称为“死亡地带”,数万吨的垃圾在这里堆积。
雪崩、滑坡时有发生,稍不留神就会搭上性命。
此次探险,他们要在四到六天的时间里,从卢克拉徒步到达珠峰大本营。
登山者在天气适宜的时候,要往返于昆布瀑布和大本营之间,将垃圾搬运下来,这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
对于遗体的搬运,难度则更大、过程更复杂,因为要考虑法律的纠纷,除非家属同意,他们才能开展搬运工作。
但必须有人清理遗体,一是为了后来人的生命安全。
遗体被冻僵在冰天雪地中,腐烂后,细菌污染水源,会四处扩散。
行动中有一名队员,因为喝了珠峰上的水,因为没发现水已经被污染,他的喉咙失声。
队员认为,就是在喝了珠峰上被污染的雪水后,喉咙才出现不适
更重要的,还有对每一个攀登者的尊重。
“我们都是普通人,遗体也是人,我们要把他们带下去火葬。”
因为在高海拔环境下不能正常吸收营养,队员们在登山期间,体重普遍会减少10到20斤。
时间有限,为了在物资耗尽前完成目标,每一环节都要提前计划好。
在登山之前,队员们会进行祷告仪式——普迦,祈祷自己能够平安归来。
有时,为了减轻随行物品的重量,他们也只能留一些垃圾在所到之处。
“我们能带的,只有呼吸。”
所以在“死亡地带”,氧气罐也是最常见的垃圾,很多人因缺氧而死。
在海拔八千米的地方,一场关于人性的试验也随之展开,在这种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有的人为了生存,盗取其他人的氧气瓶。
山上天气变幻莫测,含氧量骤降、气温降低、大风等情况时有发生,队员中有一些人因冻伤,失去手指、脚趾、四肢。
为了避免因白天太阳照射时冰雪融化或引起雪盲症,攀登队决定晚上出发,途径昆布冰瀑,这是最恶劣的攀爬地段。
冰雪融化可能形成巨大的冰裂缝,稍不注意,掉入裂缝中,就难以生还。
虽然全球变暖到底是人类所为、还是自然的正常周期仍处于争议中心,但全球温度的普遍升高,却是事实。
人类的一些行为,也正在加剧这一现象带来的危害。
气候变化波及全球,珠穆朗玛峰的冰塔林融化崩塌,山顶积雪减少。
一名“珠峰清道夫”望向远处的山峰感慨:
“我看见冰在融化,大本营的冰峰面积也在减少,过去放眼望去尽是冰雪,现在我们看到的基本上都是石头。”
正当两名攀登者交谈时,不远处雪崩了。
有人在对讲机里反复呼叫,
“纳姆加尔?”
“你们还好吗?”
“一号营地?”
“有人在吗?二号营地?”
有三名攀登者不幸遇难。
除了默哀,队员们无能为力。
其他人继续前行,在路上发现了一个被丢弃的背包,于是大家分头去找,看是不是有人正需要帮助。
可在不远处等待的,又是一具冰冷的遗体。
挑战珠峰的人,做好了丢掉生命的准备。
但夏尔巴人坚信,只有通过火葬或其他的埋葬仪式,人的灵魂才能升天,否则灵魂会一直徘徊在遗体周围,永无安宁,无法投胎转世。
因此,被问到“这就是你们拿命做这项工作的原因吗”,队员回答:
“我知道经济回报并不多,但这项活动社会意义非凡,就好像使某个人获得重生。”
2
为了取回一个瑞士人和一个刚死亡不久的俄罗斯人的遗体,让他们回归故土,队员们要去到洛子峰,海拔八千多米的地方。
讽刺的是,瑞士人戈尔兹在“死亡地带”丧生时,正在拍摄一部关于夏尔巴人的纪录片。
俄罗斯人叫塞尔戈,在队员们到达的几天前去世。取回这具遗体并不容易,但为了能满足塞尔戈家人们的心愿,队员们决定必须把他也一起带回来。
山风呼啸,夹着雪的硬风,几乎要把队员们从山上吹落。
“坡度实在太陡,鞋钉也不起作用,我从没遇到过这样凶险的状况。”
有人因为体力不支,只能中途退出营救,回到营地。
最后剩下纳姆加尔和另一个小伙子继续前进。
不久,那个小伙子也因为生病,撑不住就回来了。
拍摄者问,“所以你把纳姆加尔一个人留在那里了吗?”
小伙子盯了镜头足足10秒,没说一句话。眼神有种说不出的复杂。
大本营里,队员们焦虑等待着,纳姆加尔在继续前进。
风雪持续呼啸,他的心里有了些质疑。
“是不是因为我要带走这具遗体,引起了山神发怒?”
“或者,山神觉得我是送上门来的牺牲品……”
但纳姆加尔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让塞尔戈的遗体重归故土,哪怕代价是献出自己的生命。
塞尔戈被找到了,他就躺在离帐篷几步远的地方。
因为过度劳累和缺氧,他摔倒在这,再也没能起来。
他的遗体已经有一半嵌入了冰块,纳姆加尔光是将冰镐凿进去,就用了两个小时。
影片中,纳姆加尔的呼吸开始变得局促。
他正在渐渐走向死亡。
可他还有任务在身:要靠自己,把这具沉重的遗体扛回队员们在的营地。
但光是挪动它,就已经很困难了……
终于,纳姆加尔离开营地12小时后,队友找了到他。这时,他已声音沙哑、筋疲力尽地躺在雪地上。
如果不是队友及时赶到,纳姆加尔,很可能也会被永远留在那里。
纳姆加尔缓了好一会才说,找到遗体时,一起同行的队员实在害怕极了。那个队员跑到了50米远的地方,只剩纳姆加尔一人处理尸体。
为了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纳姆加尔独自带着遗体前行了米。也就是这米,差点要了他的命。
回到营地后,纳姆加尔笑着和队友们拥抱。
愧疚、感动、敬佩、宽恕,多种情绪混杂在一起,彼此的关系是相依为命,大家却也都明白,最后,还都是要靠自己。
天气还不错的时候,直升机来了,它带走了赛戈尔的遗体。
3
乐观朴实的夏尔巴人,凭着坚强的毅力,一次次完成清理垃圾和运送遗体的任务。
每一次平安归来后,他们都无比庆幸。
喝上一杯热的印度茶,切上蛋糕,就可以和队友庆祝好一会。
珠峰南坳地区75%的垃圾,是夏尔巴人清理干净的。珠峰主要地区的污染也得到了改善的同时,也有不少遇难者的灵魂得以安息。
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珠峰清洁的任务中来,纳姆加尔组织了一场八十人的马拉松比赛,将小袋的垃圾从珠峰大本营带回木齐巴扎村。
负重增加,他们的行进速度也会下降。
马拉松人放弃对胜负的比拼,共同努力,才在最终完成了垃圾搬运的工作。
纳姆加尔用尽余生清理珠峰、喜马拉雅以及其他山峰,他只是想让更多人意识到,人类可以、也应该承担起责任,通过个人和集体的努力,清理人类留下来的垃圾。
那些人类留下的除了脚印之外,有点“丑陋”的痕迹。
不幸的是,纳姆加尔在年5月16日,第十次登顶珠峰后,倒在了海拔米的地方……
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北京中科白瘕风是几级医院白颠的危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nanjiarun.com/peizhilei/4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