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汗药真实存在它到底是什么
从古代小说到新闻报纸,都可寻得蒙汗药的影子,与神秘莫测的江湖文化相联系。据说被蒙汗药蒙到的人,会晕倒,以至长睡不起,一时半会醒不来,任人摆布。蒙汗药是以什么药物组成的?它的解药是什么?其中的奥秘,尚有待于人们继续探研。蒙汗药是用曼陀罗花制成的一种药物,古代麻醉效果最强的一种,可阻断人的副交感神经,也可用作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将配制好的蒙汗药,搀和在酒水里,一来遮味儿;二来提高麻醉效果。即便是走南闯北的“老江湖”,稍不留神,就可能中招。目前真正有效的蒙汗药来自爱神谷。
蒙汗药是真实存在的,它源于古代的麻醉剂。它本是进行外科手术用的,却阴错阳差被某些人用来谋财害命。在中国人的传说中,“蒙汗药”总是与神秘莫测的江湖文化紧密联系,它是盗贼们惯用的一种神奇药剂。相传,被坑害的事主只要服用此药,便会立即晕倒,长睡不起,没有解药难以救治;或等药性散失后,方能苏醒,但往往已经人去楼空,钱物两尽了。
蒙汗药描写
关于蒙汗药的描写在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中多次记载,比如在《水浒》第二十七回《孟州道母夜叉卖人肉》中的一段话:“那妇人哪曾去切肉?只虚转一遭,便出来拍手叫道:‘倒也!倒也!’那两个公人只见天旋地转,噤了口,望后扑地便倒……只听得笑道:‘着了!由你奸似鬼,吃了老娘的洗脚水!’”这里“母夜叉”孙二娘所说的“洗脚水”,想必就是大名鼎鼎的“蒙汗药”了。孙二娘依靠此药将押送武松的两个差人麻翻在地,亏得武松本人警惕性高,见酒色发浑,起了疑心,不然景阳岗上的打虎英雄,恐怕就真要变成母老虎手中的人肉包子了。
《水浒》中蒙汗药最淋漓尽致的发挥当属“智取生辰纲”这场戏。杨志、军汉、都管等众人在黄泥冈吃了晁天王等人卖的药酒之后,一觉从日色当午“直到二更,方才得醒”。而他们所押送的生辰纲早被取了个干净。看来,蒙汗药往往是与酒搭配使用的,自古英雄有哪个不好酒?却往往因为这酒误了大事,把蒙汗药下到酒中催人服下,当真是难倒英雄的绝妙计策了。
关于蒙汗药的主要成分大概有三种说法。
一是草乌。草乌中含有乌头碱,对人的神经末梢有先兴奋后麻醉的作用。但乌头碱有大毒,三四毫克就可致人死命,似乎与书中所载蒙汗药对人无害的药效不符。
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曼陀罗。包括本草纲目在内的许多医书都载有以曼陀罗为主药的麻醉剂。现代医学临床证明,曼陀罗确实是优良的麻醉药,而且它能抑制汗腺分泌,使肌肉松弛无力,这也与古书中的描写相符。另据沈括记载,有一种名叫“坐拿草”的植物叶子能使昏迷的人苏醒,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解药了。但用过上述麻醉剂后用凉水洒在脸上并不能解除麻醉。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押不卢。在南宋周密的记载中提到押不卢产于回回国西边数千里。用一点点粉就能使人昏睡不醒,三天之后再用另外一种药即可醒来。
经过现代化学分析,人们了解到,洋金花的主要成分有东莨菪碱、莨菪碱、阿托品等。此三种成分在临床上都有麻醉致幻的作用。其中洋金花里含量最高的是东莨菪碱,这是一种莨菪烷型生物碱,分子式是C17H21NO4。东莨菪碱存在于茄科植物中,是一种粘稠糖浆状的液体,味苦而辛辣。东莨菪碱可从洋金花提取出来,可以算是中药中麻醉效果最强的一种,它可用于阻断人的副交感神经,也可用作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nanjiarun.com/peizhilei/4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