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ningECOer经济学院第
编者按:经济学院第十九届“创新成果与优秀人才”表彰大会已于年12月16日晚成功展开,对于在疫情期间做出贡献的优秀获奖学子,我们开展了专题采访栏目,进行人物事迹展示。使命在肩,抗疫有我,我们愿用吾辈之青春,与国家共度危亡!
班长代表
挺一挺疲惫不堪的身躯,用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生动每一枚深深浅浅的足迹!
王卓:
“班里的一位同学,家住在宁夏的一个信号特别不好的地方。学院在疫情期间总会有紧急通知,要求统计班中同学的各类情况。有一次接到一个紧急通知,而这位同学在班级群里一直没有回复,我想到她家附近的地区疫情比较严重,再加上她的电话一直打不通,我十分担心。”提到疫情期间遇到的困难,王卓这样回答道。起初不了解情况的王卓对这位同学十分担心,他心系每一位同学的安危,必须要收到所有同学都安全他才放心。“我找到她的舍友询问了她的情况,并且嘱咐她们一直给她打电话,我也第一时间上报给学院辅导员以及班主任,并开始给她的家长打电话。打了一次又一次,终于打通了,经过核实,是因为她家的信号不好导致一直无人接听。”为了联系到这位同学,王卓也是想尽了办法。在了解到只是因为信号不好而接不了电话收不到通知后,王卓开始想办法帮助这位同学。“为了解决她家信号不好的问题,我们想到了好的办法。我和该同学约定好每天中午12点,让她去她信号比较好的亲戚家,我每天中午12点都准时与她联系,把最近需要完成的事情告诉她,并且完成疫情通的上报工作。同时,我每天早上联系学院的辅导员,询问有没有当天需要统计的数据或者需要完成的事情。”
王卓在解决这一困难上做得也是十分出色,让所有同学能顺利度过疫情,不遗漏任何一名同学,他真正尽到了一位班长的职责。
赵昶瑾:
“比较困难的事情主要是疫情通的填报,让全班同学全体按时完成填报还是一件比较有挑战性的事情。有同学会忘记,有同学会有事耽搁,所以需要班长去提醒大家。”当被问到疫情期间遇到的比较困难的事情的时候,赵昶瑾这样回答道。在疫情期间疫情通填报对所有同学都是很重要的事,但对于不仅自己要填报还要监督同学们按时填报的赵昶瑾来说,疫情通填报除了意义重要还具有挑战性。“在疫情期间,为了完成本班填报任务,我会设定闹钟提醒自己每天凌晨和填报截止前一小时在群里提醒,这个方法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填报率。”她每天都要在固定的时间进行提醒,久而久之,疫情通的填报工作也就变得有条理起来。
抗疫志愿者代表
用自己的全力和那些默默无闻的工作者们一起,去守护自己的家乡,驱散疫情的阴霾,迎来美好的曙光!
刘园庆:
2月25日是武汉封城的第34天,也是刘园庆回到老家的第43天,此时她清楚地认识到,没有硝烟的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这时她勇敢地站出来,用行动在基层防疫第一线践行经贸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当被问起决定参加防疫工作时是否有恐惧时,她坚定地说:“其实当时并没有想太多,因为本身老家的在住人口就不是很多,当听到有志愿者活动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报名,而并没有考虑太多这次志愿活动的特殊性,再加上父母和哥哥的支持,我就更加坚定了要去参加防疫工作的决心。
决定报名之后,看着每日新增病例人数增加我也有过恐惧,但是我觉得我这份工作的危险性不及一线医护人员的万分之一,如果大家的内心都只有恐惧而不敢勇敢地面对困难的话,那疫情带来的恐惧只会永远笼罩着我们。”她认为在整个疫情防控工作中最困难的是部分村民的不理解,有的村民认为每天的摸排、量体温、发放口罩等工作都是多此一举,并且认为疫情离我们很遥远,所以一开始志愿者们遭到了很多村民的冷眼相待,但是经过她和搭档耐心讲解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之后,他们的工作逐渐获得了绝大部分村民的理解。
回忆整个抗疫过程,她讲道:“我觉得生活本身就是充满挑战的,而新冠疫情就是我们全人类所面临的一个挑战,在挑战面前,总有人要选择挺身而出,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无法直接前往一线抗击疫情,但我们也可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抗击疫情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正因为此,我今年又报名参加了疫情防控工作,虽然今年湖北疫情防控工作不如去年严峻,但我也会用自己的全力去守护自己的家乡。”
赵起超:
赵起超作为中国第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个意义非凡的经历,对他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最根本的原因是家庭和学校在教育时给我灌输的为人理念,简单来说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其他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当我问赵起超是如何坚定信念做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时候,他是这么回答的。
在他高中的时候母亲因癌症不幸去世,这件事让他第一次萌生出“要做点什么”的想法,当时他的想法是遗体捐献。因为他的经历,他希望能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不要再让其他家庭感受失去亲人的痛苦。所以,当他看到了骨髓库的宣传时,第一时间就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与献血不同,需要很充分的准备,同时捐献者要面临的风险也较大。当他收到正式通知时,虽然家长也有因为风险问题而阻止他,但他耐心地将他的想法告诉家长后,最后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
他还和我们分享了其实整个捐献过程中让他最为印象深刻的事情。他说:“那是在体检的时候,因为捐献前要确保我的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捐献条件,所以我做了一遍很全面的检查。各个科室的医生护士在看到我表单的时候都对我表达了敬意和鼓励。”检查心电图的医生对赵起超说的话让他记忆尤为深刻,医生说:“你做的是一件非常勇敢而且有意义的事,也许你现在还没理解其中的意义,但是未来的一天你会明白的。对于我们医生来说,看到你这样勇敢的捐献者是非常欣慰的,说明我们日复一日的宣传和努力没有白费。”赵起超说,这段话其实对他触动很大。他说,之前在他看来,捐献造血干细胞只需要捐献者签字同意就好了,十分简单。但实际上背后是很多红十字会志愿者、医务工作人员、当事人家属甚至其工作单位通力合作的结果,这段经历也让他明白了,那些幕后默默无闻的工作者是真正的英雄。
曹鹏: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扰乱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面对疫情,我们恐慌又害怕,我们都躲在家里,期盼着疫情好转的消息。但是有这样一群新时代的大学生,看到医护人员逆流而上,他们也加入了社区垃圾分类——“桶前值守”的志愿服务中,曹鹏就是这些志愿者之一。当被问及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困难时,他回忆道:“这次志愿服务是在夏天,户外的高温和垃圾桶周边食物变质散发的异味是最大的挑战。口罩完全挡不住气味,只能自己克服,忍到习惯了,气味闻着也就不是很刺鼻了。热的时候就找个喷瓶往脸上喷点水,缓解炎热。但是环境再艰苦,身体再疲惫,嘴上再抱怨,我们中间也没有人中途放弃,我们几个人一直坚持到了最后。”
监制|孙晨
执行监制|龚雨婧李炅芳马琳
采访撰稿|王硕图马热斯赵欣玥
编辑|顾正宇
责编|吕晶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enanjiarun.com/zhaominglei/7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