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小儿开胸术中PETCO2波形消失
上官王宁教授
温州医院
在十余年前的一例小儿右侧开胸手术行右下肺叶切除术病例中,患儿在术中出现了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波形突然消失,麻醉科医师在确认呼吸环路正常、气管导管位置在位后,立即予以气管内吸引,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但患儿PETCO2波形仍未出现,患儿发生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1病例讨论
胡智勇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
医院
李 军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
医院
魏 嵘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医院
陈怡绮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儿科学院
2病例摘要
患儿,男性,12月,体重8kg
主诉:低热,咳嗽月余
现病史:患儿2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左右,伴阵发性咳嗽、痰鸣,无寒战,惊厥。医院拍胸片及胸部CT示右下肺大叶性肺炎,给予抗炎治疗,热退,但右下肺阴影无吸收,经B超检查提示考虑包裹性胸腔积液;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术中未发现胸腔积液,考虑肺炎,关胸后继续抗炎治疗,无明显好转;12天前于我院儿科急诊就诊,查胸部CT和B超,CT提示右下肺见钙化及类圆形空腔。经我院胸外科会诊,结核及肿瘤不能排除,转入胸外科。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b)94g/L,血糖(Glu)6.29mmol/L;凝血功能正常
术前血气:酸碱度(pH)7.29,动脉血氧分压(PaO2)mmHg,碳酸氢根(HCO3-)18mmol/L,二氧化碳总量(TCO2)19.20mmol/L,钾(K+)4.37mmol/L,碱剩余(BE)-8,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9%
心电图(ECG):正常,心率(HR)次/分
我院CT:右肺中下叶实变伴左下肺轻度感染及纵膈淋巴结肿大钙化,右侧少量胸腔积液,结核首先考虑
图1、2肺部CT影像
初步诊断:右下肺实变,肺炎,胸腔术后
手术方式:左侧卧位开胸右下肺探查术
3术中经过
12:00
入室后七氟醚8%、氧流量6L/min行吸入麻醉诱导,患儿意识丧失后将七氟醚浓度调整至2%,氧流量1L/min,建立静脉通路;开放静脉后给予丙泊酚20mg+芬太尼30μg+顺式阿曲库铵1.5mg,成功插入4.0#气管导管;压力控制通气,参数如下:吸气压(Pinp)15cmH2O,根据潮气量调整,呼吸频率(RR)18次/分。胸外科低年资主治医师带研究生分离右下肺,术中发现右下肺叶实变,中下叶支气管闭塞,内含豆腐渣样物。
13:40
输红细胞1U。
13:50
PETCO2波形突然消失,未提示采样管堵塞(SampleLineBlock),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ECG正常。
确认呼吸环路正常、气管导管位置在位后,立即行气管内吸引,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SpO2开始下降,PETCO2波形仍未出现,进行心肺复苏。
4麻醉处理及术后转归
及时处理:手控呼吸,感受肺顺应性,继续边通气边间断吸引;此时SpO2迅速下降,最低降至0,HR由开始的次/分降低至90次/分;立即停止外科手术,让患儿平卧,给予肾上腺素0.2mg,两次推注;胸外科医生心外按压,HR恢复至90~次/分;拔出原气管导管,面罩通气,无改善;重新插入4.5#气管导管,手控通气,仍无明显改善,SpO%;改用大一号的吸痰管继续吸引,突然吸引出0.4cm大小的组织坏死物,SpO2开始上升,恢复至%,继续手术;进行低温脑保护,给予冰帽,给予地塞米松5mg,呋塞米5mg,术后带管送入重症监护病房(ICU)。
术后第2天08:05 呼吸机高压报警,突发吸气性呼吸困难,伴SpO2急剧下降,予以呼吸囊手控通气不能,考虑导管堵塞,立即予以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自主呼吸较为平顺,SpO2升至97%;气管导管内见一块长约1cm肉色组织块,完全堵塞导管;面罩吸氧,经观察2天后返回病房;3天后在病房访视患儿,恢复如初;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示支气管内膜结核。
5深入思考
问题1
?
该患儿PETCO2波形消失的原因是什么?应当如何处理?
PETCO2波形突然消失的原因主要考虑有:①机器原因;环路脱落、活瓣失灵;②导管脱出、导管扭曲打折;③血、痰、异物堵塞;④过敏性休克;⑤肺栓塞。
胡智勇教授:虽然患儿PETCO2波形消失,但是SpO2达到%,氧合正常,可以先排查导管打折、脱落等仪器因素。魏嵘教授:应当立刻听诊双侧肺部呼吸音,如果患者呼吸音正常,氧合正常,则与导管脱落等仪器因素相关,可进行排查处理。李军教授:PETCO2是瞬时监测,波形的滞后时间约在5~6秒左右,而SpO2参数则滞后16~21秒,对于病情变化极快的小儿,SpO2参数的变化会更显滞后,存在时间差,麻醉科医师不能大意。陈怡绮教授:PETCO2波形消失需要考虑DOPE四要素(管道异位-Displacement、管腔堵塞-Obstruction、气胸-Pneumothorax、机器故障-Equipmentfailure)。问题2
?
确认环路正常,导管位置在位后,患儿PETCO2波形仍然消失,并且SpO2迅速下降、HR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胡智勇教授:插管患者SpO2下降时要逐项检查管道是否拔出移位,管腔堵塞(用吸痰管穿出气管导管),气胸(听诊双肺、叩诊肋间隙),机器故障(麻醉机是否真正进行机械通气)。李军教授:听诊器永远是麻醉科医师不可替代的第一线武器。除了上述专家介绍的经典鉴别诊断以外,同时我们也要提防过敏所致的“沉默肺”、支气管气道阻塞等。陈怡绮教授:可以进行肺部超声检查,利用肺滑动征、A线、B线、肺点等一系列特征性征象进行鉴别诊断(沉默肺、气胸等)。问题3
?
术后患儿在ICU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伴SpO2急剧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
胡智勇教授:还是应当按照“DOPE”原则进行鉴别诊断,根据术中情况来看,患儿管腔堵塞的可能性大,拔除气管导管的操作是正确的。魏嵘教授:从术中吸出组织坏死物的情况来看,患儿肺部存在炎症,双肺通气时多考虑分泌物堵塞,导管打折、移位等原因,应当尽快拔管。对于此类肺部感染的患儿,肺隔离技术很重要。李军教授:首先我们需要寻找最常见的原因,如导管堵塞等,ICU医生可以利用听诊器及时听诊,或采用床旁超声辅助诊断。6麻醉管理总结
单肺通气(LungIsolation)和肺隔离技术是胸外科手术麻醉的里程碑,目的是保护健肺,方便手术操作。该病例发生于年,当时胸腔镜手术还未广泛开展,医院在开展此类手术时未采取支气管封堵等肺隔离技术,则术中也可能出现分泌物、组织坏死物堵塞等情况,从而导致术中患儿PETCO2波形消失、HR和SpO2下降。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吸取该病例的经验教训,在开展此类手术时做好麻醉预案,手术过程严密监测,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处理。
图3DOPE及DOTTS原则
完整内容请见06期《麻醉·眼界》杂志-病例副刊,留下您的姓名、邮箱及电话将有机会获得超有料的《麻醉·眼界》杂志!
转载需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麻醉·眼界》杂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nanjiarun.com/zhaominglei/6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