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的基本研究内容和研究方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婴幼儿其实是-个个不成熟的个体,他们抵抗疾病的能力极差,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这门课程不仅要研究学前儿童肌体本身以及托幼机构的教育环境与学前儿童身体发育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还要着力于研究社会科学和管理学等范畴内的问题,使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范围大为扩展,使学科的综合性大大加强。幼师学校开设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这门课程,就是让大家掌握卫生保健工作技能,适应幼儿保教工作。那究竟这门学科具体要学习哪些内容呢?我们来共同看一下。光组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的研究内容传统的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其研究内容多侧重于学前儿童的肌体本身以及托幼机构的教育环境与学前儿童身体发育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在卫生保健的生物学模式影响下,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研究学前儿童身体的形态、机能、生理等方面的规律与评价方法;研究学前儿童代谢的特点和营养需要,以及托幼机构平衡合理的膳食和饮食卫生制度问题;研究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卫生问题,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安排托幼机构的一日生活;研究托幼机构的外部环境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标准问题,比如托幼机构场地和活动室等用房的规模、采光照明和通风取暖的要求、儿童用具和桌椅的卫生标准等;研究学前儿童中常见病和传染病发生和消长的规律以及降低和控制患病率的措施;研究托幼机构对学前儿童卫生习惯和行为的培养问题;等等。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的这些内容主要涉及生物医学的理论和技术,针对的是学前儿童身体的卫生保健问题。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掌握婴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如护理和急救等)。(2)以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为依据,科学地开展教育工作,制定和执行婴幼儿的生活制度,合理调配幼儿、婴儿的膳食,预防身心疾病和传染病,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做好安全教育和预防意外事故的工作。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研究内容的扩展和充实,使教育与卫生之间的联系更趋紧密,使这门学科在指导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和托幼机构其他人员、社会各有关人员以及家庭中家长的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更具生命力。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的研究方法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的研究方法和心理学.教育学的方法有相通和相似之处,具体的常见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一)调查法调查法是一种经典的卫生学研究方法,主要针对群体的学前儿童。调查法运用体检、访问、谈话、问卷、考察等手段,通过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育的各项指标进行测量,对患病情况进行检查和登记,对个体、集体和环境各方面的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和测定,对托幼机构生活作息制度和各项活动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对专家或家长等进行谈话或问卷等,搜集原始资料,并做统计学处理,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科学结论。调查法是教育学、心理学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同样也是我们卫生学的常用方法。运用体验、访问、谈话、问卷、考察等手段来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克服干扰因素,尽量消除不科学的东西和干扰因素,使调查获得的数据比较准确。(二)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经典的卫生学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设,在严格控制各种有关的因素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实施目的性实验干预,以了解其干预效果。卫生学常采用生理学、生物化学和临床医学的各项指标作为衡量和评价的依据,例如通过X射线照射,电生理变化以及尿、血等项生化检查指标考察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肌体的各项功能状况。学前儿童卫生学除了采用经典的卫生学研究采用的实验法外,还常运用教育实验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控制条件,采用对比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和比较,然后得出实验结论。通常实验法包括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两种形式。自然实验就是通过自然观察、设置情境等获得数据,这样所获得的数据比较真实可靠,但所耗人力、物力较大。实验室实验所得数据不够准确,往往会掺杂主试个人的一些观点,但如果严格控制各种有关因素,也能获得良好收获,所以在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三)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可分两种,一种是正式观察法,其结构较严谨,计划和控制较严格,常包括实况详录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特征等级评定法等;另”种是非正式观察法,其结构较松散,便于运用,常包括日记法、逸事记录法、清单法等。例如,在研究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时,可在观察前制定一个儿童行为观察表,列出需作观察的各个项目,并对每个项目出标准和数量化平定登记,在观察中据此实行记录,并根据记录结果进行评价。观察法在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的研究中也常被运用,可分为正式观察和非正式观察两种形式。(四)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的研究目的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问题。在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中,有些需要解决的与学前儿童健康有关的问题需要研究者直接面对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而教育实践的动态流程又不断出现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研究者充实或修正方案。在这一类研究中,行动是研究的导向,在行动和研究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去解决与学前儿童健康有关的问题。根据对象的行动而分析个体心理,并归纳出最终的数据,这种方法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比如研究焦虑症、洁癖、心理变态行为等。(五)案例分析法通过个案的分析,揭示学前儿童存在的各种与身心健康和障碍有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提炼出有规律性的结论。案例分析法不需特殊器材,运用简便,适用范围较广,但是,这种研究方法也有它的短处,即在运用时较难排除研究者个人的主观印象和可能的偏见,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根据每个个案的分析,运用归纳法总结出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就是该种方法的运用。(六)其他的一些方法以后随着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要学会总结,不断发现新的方法并自觉将其完善。而在幼儿园更常见的研究方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结合。这部分内容中,通过大家共同的学习和讨论,我们了解到了我们要学习的这门学科的相关知识体系的大概轮廓,大家重点把握它的概念及基本内容,还要了解它的研究方法,在今后的实践和科研中,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上一篇文章: 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的内容有哪些新益为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nanjiarun.com/shenghuolei/10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