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也怕冷警惕与心脏病极其相似的几种症状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节,“三高”人群和中老年人特别容易出现痉挛和心梗的现象。天寒地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
为什么血管也怕“冷”?在寒冷的温度当中会加快心跳的速度,会进一步导致血管收缩让血压升高,而这个过程就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大,如果心脏承受不来就会引发心绞痛和心梗。有相关数据显示,如果气温每次下降十度,心脏病发病的概率就会上升百分之七。
冬天气温的变化比较大,不管是温差,还是风速,以及大气压,都会经常处于很大的波动状态之中,人们处在这样的天气中,很容易出现体内环境失衡,而且在寒冷的天气中,对于人体的血管也是一种刺激,当末梢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时,容易导致动脉血压增高,心肌耗氧量也会增加。
冬季排汗减少,喝水也较少,这样人体的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血栓容易形成,增加了血管梗死的机会。加之冬季容易感冒,易患呼吸系统的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都会使原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加重。
预防方法:想要避免这种原因引发的心血管疾病就需要做好保暖工作,尤其是中老年人,不管是保暖衣还是秋衣秋裤、毛衣毛裤,能穿就穿。在气温非常低的时候,一定要保障室内温度是适宜的,出门的时候也要做好保暖工作。
注意哪些生活细节?锻炼时间要掐准
如果有晨练习惯的朋友要注意,冬季是切忌一大早出门进行运动锻炼的,户外活动应选择在上午9时以后到下午4时之前期间的风和日丽的天气。切记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因为高强度运动导致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大幅度升高,极易发生心肌梗死、脑溢血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病。
积极调整血压
在冬天随着温度的变化人体内的激素分泌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室内室外温度差异比较大,这个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尤其是中老年人本身身体的调节功能变差,血压波动会更加明显。如果血压总是上下波动就会导致动脉硬化的形成,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绞痛和脑血管疾病出现。所以在冬天,一定要更加注意监测自己的血压,积极在医嘱下调整降压药的量,以防血压出现频繁波动。 忌洗澡时间过长 老人怕冷,洗澡时常常水温较高。但较高的水温,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就会造成空气中氧含量不足,心脏不好的老人血液就会供氧不足,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爆发。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10~20分钟之间,如果有人陪护在身边会更好。心脏病的发病症状和某些疾病的发病症状是相似的,有一些患者分不清自己是患了什么疾病,导致错误的治疗和疗养是非常可怕的,哪几种疾病症状与心脏病极其相似?我们来通过下面的文章了解一下。
肌肉劳损
某些人因为追求完美体型而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健身活动,比如增加健身时间,增强锻炼难度等。这样做有时候不但得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引起胸部肌肉拉伤,引发胸部疼痛。如果按压疼痛部位感觉疼痛感会更加逐渐强烈的话,那就不是心脏病的症状。
烧心
烧心是指胃酸反流到食管中,刺激食管而产生的烧灼感。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食管和心脏离得很近,当食管出现烧灼感时,人们会误以为这是从心脏发出来的感觉。典型情况下,烧心发生于饭后1~2小时,烧心常与姿势有关,故又叫做“姿势性烧心”,多在弯腰、咳嗽、用力排便、头低位仰卧或侧卧时出现。
急性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大块栓塞的患者会出现胸痛、气急、休克、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症状,出现发热和白细胞增多较早,心电图与心肌梗塞的变化不同可鉴别。
张力性气胸
气管或肺损伤形成单向活瓣,气体随呼吸进入胸腔,导致胸腔压力高于大气压,肺压缩。会产生胸部疼痛、呼吸困难、烦躁、意识障碍、大汗淋沥、心律快、血压降低、紫绀等,需及时就医治疗。
肋软骨发炎
肋软骨发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突发性胸痛,本病多侵犯单根肋骨,偶见多根或左右两侧肋骨同时受累。局部压痛明显,疼痛剧烈的向后背肩胛部或侧肩、上臂、腋窝处放射,深呼吸、咳嗽、活动、挺胸与疲劳后疼痛加剧。让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心脏病,其实这与心脏病完全没有关系,它是由于病毒感染或胸部损伤引起的,一般不算太严重,只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时服用药物就能缓解治愈。
带状疱疹
大家只知道带状疱疹会反映在皮肤上,也就是皮肤长出红色斑点,且伴随有瘙痒和灼烧的感觉,这其实只是带状疱疹早期的症状,随着病毒感染范围的不断增大,会慢慢达到胸部,而此时就会引发胸痛,不少人会将这种胸痛当做是心脏病引起的,这是完全错误的,等到疱疹长出之后患者就能明确排除心脏病的可能性了。
精彩回顾
您可知心脏康复的运动疗法?切记勿让心衰走近你!
老年人的高血压有点特别!血压降到多少好?
鸣谢媒体山东广播电视台《医案》:医院的经典、传奇病例。播出平台:生活频道每周日17点25分——17点50分首播;次日8点05分——8点30分重播;农科频道:每周一6点40分--7点05分首播。
山东广播电视台
生活、农科频道《医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enanjiarun.com/peizhilei/6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