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骨科医生的双奥情缘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新华网北京5月31日电题:一位骨科医生的“双奥”情缘新华社记者李春宇、魏梦佳作为年北京亚运会学生志愿者和年北京奥运会医疗志愿者,医院骨科医生党育是奥运赛场上的“医疗老兵”。三年前,他毫不犹疑地报名参加北京冬奥会医疗服务队。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为了保障在家门口的冬奥会,他必须学习一个新项目——雪橇。雪橇速度快、危险系数高。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全长约1.9公里,垂直落差超百米,有16个弯道。对于场馆医疗团队来说,在光滑如镜的倾斜冰面上,如何在4分钟内赶到赛道任意一个点位展开救援?这是一个全新的考验。“在赛道上,站稳都难,更不用说跑,因此必须要学会穿‘冰爪’。我们从零开始学习,反复模拟演练,用双脚丈量出一张救援地图。为了这次任务,整个团队准备了近三年。”47岁的党育在北京冬奥会的身份是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冬奥医疗团队副医疗官。背负约15公斤的急救包,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N95口罩和防护面罩,翻墙钻洞跨栏杆,用担架把高大魁梧的伤员抬出赛道……冬季的小海陀山白天气温就在零度以下,而雪车雪橇比赛经常在晚上进行,气温经常低至零下20摄氏度,工作环境十分艰苦,但党育和他的队友们从不畏难。“作为国内唯一一支专业的雪车雪橇医疗保障团队,我们有压力,更有决心和动力。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自启动运营以来,陆续举办了多项赛事和测试活动,对于医疗团队而言也是宝贵的演练机会。我们这支队伍虽然年轻,但当登上冬奥赛场的时候,也算经验丰富了。”党育说。在北京冬奥会男子钢架雪车比赛中,中国选手闫文港摘得铜牌,这也是中国选手在冬奥会历史上获得的首枚钢架雪车奖牌。党育对此感慨万分,“这是中国冰雪运动又一历史性突破,也是我们每个‘雪游龙’医疗守护者心底的高光时刻!一个人的生命历程能与这伟大时代交汇,真是三生有幸!”“我们无法赢得金牌,但是可以让需要帮助的人永远记住一个强大友善的中国。”这是所有参与冬奥医疗保障的北大医学人的心声。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北京大学8医院,累计近千人次参与医疗保障。对于党育来说,除了完成赛时的医疗保障工作,他还格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nanjiarun.com/gongjubao/966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