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幸福日和什么是幸福
国际幸福日和什么是幸福
国际幸福日
年6月28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宣布,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决议将今后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
简介
年6月28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28日宣布,将今后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
年3月20日是首个“国际幸福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天发表致辞,强调追求幸福是人类奋斗的核心,同时呼吁国际社会进一步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共同建设人类向往的幸福未来。
意义
联大当天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会议并一致通过决议,决定将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决议说,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具有现实意义,在公共政策目标中对此予以承认具有重要意义。
决议指出,需要采取更包容、公平和平衡的经济增长方式,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消除贫穷,增进全体人民的幸福和福祉。
决议还邀请所有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国际和区域组织以及包括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内的民间社会以适当方式为“国际幸福日”举办活动,包括举办教育和公共宣传活动。
倡议
全世界各民族的朋友们:
年6月28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宣布,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决议将今后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
“国际幸福日”的确立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因为她明晰了“幸福”是“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数万年的人类进化史、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宗教与信仰,无论是东方的“平安和谐幸福”,还是西方的“自由民主博爱”都是并行的幸福路,目标都是为了“共同幸福”。人类文明将在“共同幸福”这个人类的普世价值观里融合,社会矛盾将在将在“共同幸福”这个人类的普世价值观里化解。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濒危生物相继灭绝,拯救地球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历史使命。然而,利益纷争,弱肉强食,战火和硝烟从未在这里平息过。在这个发展与博弈并存的时代,“平安、和谐、幸福”应该是人类共有的追求:保护环境,维护和平,造福人类是每一个地球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倡议: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杜绝战争,美化地球,创造人类共同“平安和谐幸福”的生活!
联合国呼吁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说,追求幸福是人类努力奋斗的核心,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渴望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没有恐惧和贫穷,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对太多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来说,基本的物质福祉依然是难以企及的奢望,对更多人来说,经常性的社会经济危机、暴力和犯罪、环境恶化和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都是现实存在的威胁。
在去年的“里约+2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联合国会员国一致认为有必要采取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三个支柱结合在一起。他说,各国认识到,为了让决策更加有据可依,除了国内生产总值以外,还应采用更加广泛的标准来衡量发展状况。
一些国家政府以综合幸福指数为依据制定政策的努力令他感到欣慰,他鼓励其他国家效仿这一做法。潘基文说:“值此首个‘国际幸福日’之际,让我们进一步致力于包容且可持续的人类发展,重申我们帮助他人的承诺。在投身公益的同时,我们自身也会得到充实。善心会带来幸福,并有助于建设我们向往的未来。”
全球幸福指数
联合国年发布的《世界幸福报告》,在全球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连续第二年被评为“全球最幸福国家”。排名指标包括收入、自由、社会支持、健康和寿命等,中国在排名中居中间水平。幸福指数最低的国家是南苏丹,由于内战造成40万人丧命,60%人口面临饥荒。其他一些因饱受冲突摧残的国家,也都排名靠后。
附:全球幸福指数排名前十:
1芬兰7.
2丹麦7.6
3挪威7.
4冰岛7.
5荷兰7.
6瑞士7.48
7瑞典7.
8新西兰7.
9加拿大7.
10奥地利7.
什么是幸福
自古以来,幸福人人都在追求和谈论。可究竟,什么是幸福呢?
幸福的四个方面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从心理学角度归纳了幸福的四个方面:
1)总体幸福感。也就是说,对自己的总体生活状况基本满意。
2)快乐的性格。幸福的人往往拥有平和、稳定的性格,他们热爱生活、自然开放、与社会和他人没有隔阂,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和期待,乐观向上的性格和心态很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支持和社会的欣赏。
3)积极的情绪。研究发现,遇事往积极方面想,勇于挑战和克服困难,并渴望成功,经常保持感恩、同情等的积极情绪,能够让人们保持内心的幸福感。
4)愉悦的感觉。能够抓住瞬间,时常感受瞬间的细小幸福,让身心常保愉悦,是幸福最直接的体现。
幸福是一个决定和一项纪律
幸福的水平不受学位、职业、地位、收入、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但受遗传的幸福水平、自身的决定和纪律的影响而变化。
每个人遗传的幸福水平不同,有的人天生非常乐观,这表明他/她遗传的幸福水平比较高,相反,有些人却很容易陷入抑郁,说明了其天生的幸福水平比较低。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我们的遗传幸福水平么?答案是,通过冥想的日常训练,我们便可以有效地改变我们的幸福水平,且有望达到非常高的层次。
使者雷尔指出,“幸福不仅是一个优先考虑的事情,而且是一个决定、一项纪律以及每一秒钟都需要培养的一种习惯。”,“幸福的决定就是去决定掌控一个人自己的每一个想法,这是一项纪律。”
通过每一天、每一刻关于幸福的决定,形成良好的纪律和习惯,就能够极大地帮助我们获得内心的持久幸福感。
幸福是从微小的事物中感受到
幸福无需艰苦奋斗和努力发展,幸福是百分百的活在当下的每一个瞬间。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感受。科学研究发现,幸福能够从周围非常细微的,微小的事物中感受到,而使者雷尔进一步指出,由此还将帮助我们唤醒自身的超意识细胞。
使者说,超意识一直都处在%健康的状态下,每一个人都拥有它。然而,能够自觉运用超意识的人,却少之又少。超意识不管多么严重的精神疾病,一直能够健康的引导自己,然后能够去克服疾病。
超意识就像是一只可爱的蜗牛,在自己身上发生不好的事情时,就会钻回到壳里。感受到一点的幸福时,触角就会伸出来。
幸福感与过往的回忆、未来的计划并无直接关系。一旦我们决定要保持幸福,并尽可能有意识地抓住每一个瞬间的美好去感受幸福时,那么,超意识就会像蜗牛那样,探出它的触角,然后引导我们的幸福人生了。
(合一编写,Yue配图)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周围的朋友们,祝您幸福每一天!
欢迎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nanjiarun.com/gongjubao/7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