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AED又救人救命神器再次

年3月25日上午,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一名大学生心脏骤停,经过急救人员及时心肺复苏和两次AED电击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且有了自主呼吸,但仍处于昏迷状态。救护车到达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终于在28日苏醒过来!

巧的是,3月25日这一天正好是AED安装到大学城一周年。此次发挥救命功能的这台AED体外自动除颤器,是广东省蓝态幸福文化公益基金会于年3月25日,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指导下,为大学城各高校捐赠了65台AED其中的一台。

图片来源:蓝态公益

在大学城覆盖AED,有效提升了学校的急救能力和水平,经过一整年的运行,AED在大学城校园内已不止挽救过一次生命。

(事发广工大!校园AED再次拯救生命!)

这些校园突发事例无一不是在提醒我们,建立校园急救系统是推动校园安全建设的一个重要且必要的举措。

校园里的学生们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与安全牵扯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每一根神经。面对校园里可能出现各种意外伤害和突发事件,由于这些事件的不可预知性,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应急措施。

那么对于安全校园的建设,有哪些重点呢?

第一:建设急救基础设施

当危重急症事件发生时,快速的用上急救用品和急救设备,能大大提高救治效果。特别是AED,如果在心脏骤停的1分钟内,通过AED对伤病人员进行电击除颤,救活概率为90%。每延迟1分钟,救活的希望降低7%—10%。所以,在教学楼、运动场、宿舍、食堂等场所,最好是根据一定的空间和密度配备AED和急救包。

第二:开展急救知识技能培训。

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主题教育为重要载体、以日常教育为基础的急救教育推进机制。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对校园常见的气道异物梗阻等紧急救护,创伤出血与止血、关节脱位与扭伤等创伤救护,淹溺、烧烫伤、中暑等意外伤害,火灾、地震、踩踏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教育。

总结以上两点来说,就是设备配置、急救教育培训都到位了,“回天术”和“救命神器”两者结合,建设校园急救系统,才能有效提高校园急救能力和水平,减少校园悲剧的发生。

或许正是基于以上的观点,广州校园AED设备配置越来越普遍。

据了解,广州大学城规划人口25万人,此前有AED31台,每10万人约12.4台。自年3月25日,蓝态公益基金捐赠了65台AED设备后,大学城AED数量达到96台,换算成每10万人约38.4台,较此前提升%。

广州卫健委发布年重点工程中就包括了实施“AED扩面工程”,具体要求同时扩大AED配置数量和覆盖范围,完成地铁站点、“三站一场”等交通站场、市属学校共台AED的配置,提升公众应急救护能力。

在推动校园急救教育建设的道路上,不止是广州市在行动,国家教育局在去年10月份也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为校园急救建设设点铺路,旨在让急救教育真正走进校园,而不是止于口头宣传,让校园里的孩子们、教职员工们真正受益。

免责声明:1、文章部分数据、文字与图片源于网络,仅供读者参考;2、文字和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3、本文如无意中侵犯了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告而删之;4、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且不侵犯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有益知识和信息,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其真实出处,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nanjiarun.com/zhaominglei/92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